聚变动态

一周国际要闻(8月15日—8月21日)

2011-08-20 | 作者: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梦然 |【 【打印】【关闭】

本周焦点

818,蓝色巨人IBM的一项发布震惊四野:通过模拟大脑结构,他们首次成功构建出两个具有感知认知能力的硅芯片原型,可以像大脑一样具有学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芯片,新一代计算机即将闪亮登场。

无论是满怀憧憬,抑或心藏隐忧,但人们不可否认地一直在构想着计算机何时能像人类大脑一样会学习、懂交流、能感知、可互动。目前,利用软件来实现上述程度的人工智能还不现实——因此,IBM此次以模仿大脑结构来构建新的计算机芯片。

在新问世的两个类脑芯片中,都结合了神经元的计算能力、突触的记忆能力和轴突的通信能力。譬如,它们都有256个数字神经元,其中一个还拥有65356个学习突触。

尽管拥有了“智商”,但以生物进化程度来看,它愚蠢得还不及一只蜗牛,但这与当前所使用的传统计算机完全不同,可以说是目前最接近复杂认知的计算机了。

一周之“首”

首次发现前核小体——人类遗传物质中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将其命名为“前核小体”。这种新物质被认为是位于染色质和核小体之间的中间物质。姗姗来迟的遗传物质新发现有望让生物教科书小小地“变脸”。

首次研发出了玻璃存储器——英国科学家使用激光让玻璃块中的原子重新排列,让玻璃“变身”为新式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块头小,存储能力强,在高温和水中也不会遭受任何破坏,海量信息可以在里面安全存储个几千年。

首次进入线虫体内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氨基酸”——英国科学家修改了线虫的遗传代码,首次将一种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第21种氨基酸加入其体内。新技术让生物学家能在原子层面操控生命有机体的分子,制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蛋白质。

前沿探索

消除干细胞疗法致命副作用有了新方法——干细胞疗法百利中有一害,就是其在移植入病人体内后,没有分化成身体组织的剩余胚胎干细胞可能会变成危险肿瘤。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发的新方法,可在这些细胞植入人体前,使用特殊抗体将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移除,以此消除致命副作用。

新型X光纳米显微镜问世——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开发出一种新型X光显微镜,不仅能透视材料内部结构,而且洞察之细微达到了纳米水平。该显微镜有助于开发更小的数据存储设备,探测物质化学成分,拍摄生物组织结构等。

量子自旋液体的存在机理揭开——马里兰大学伯克分校及多家研究机构共同揭示了自旋液体的存在机理,自旋液体并不是人们能触摸到的物质,而是物质的量子状态,如同一个有序排列的原子阵列内的磁无序状态。对其进行研究有望加深科学家对超导性的理解。

杀灭细菌的“生物感应炸弹”问世——这是能在探测到致病菌时“自爆杀敌”的“新式武器”,由新加坡研究人员用一种经过基因修改的大肠杆菌培育而成。这种基因工程菌能够识别并自爆来杀灭对人体有害的绿脓杆菌,使人们有望告别使用大量抗生素的传统疗法。

17种新型强效广谱HIV抗体闪亮登场——美国多家研究院与生物技术企业合作分离出了17种能广泛中和艾滋病病毒(HIV)变种的新抗体,一般认为,如果中和性抗体在人体暴露于HIV之前就存在,可预防感染发生,因而该研究为设计候选疫苗提供了新的标靶。

 “最”案现场

最高清——由一组国际科研团队研制出的新型阿秒级(1阿秒=1018秒)激光器,在单个电子参与化学反应时,可为单个电子活动“摄像”,并成就迄今为止最高清、最快速的数据收集活动。最终成功后的激光系统将对基础化学、制药、化工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最快速——尽管有机半导体在柔性显示器领域拥有巨大潜力,但对驱动高清显示屏所需要的速度,其仍不达标,而在提高有机电子材料性能的研制中,大量备选材料的测试耗时耗力。而今,美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计算预测方法,不但使研发过程缩短几个月甚至几年,还能利用其制造出一种目前运行速度最快的新有机半导体材料。

最不靠谱——埃里宁彗星(Elenin)目前正运行在内太阳系,将于今年1016日过近地点。末日论的谣言一时之间甚嚣尘上。无奈之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对这些谣传作出回应:这颗彗星就像太空中一颗普通的“脏雪球”,距地球最近点也相当于地月距离的90倍,根本不会对地球构成影响。

最为纠结——国际空间站的命运在近期成为一个纠结话题。俄罗斯航天署似有意让它2020年坠入太平洋结束使命,然而,以NASA为代表的一方却极力意图佐证其使用寿命不止于此。国际空间站选择终结服役生命的时间、方式,也可让其后升空的此类巨大太空平台引以为鉴。

    奇观轶闻

 “静音斗篷”问世?——西班牙的科学家通过使用2D数学模型,开发出了一种能够让人们对外部的声音“充耳不闻”的“静音斗篷”模型。该设备能够在不改变原有声波的波形和方向的情况下,使“斗篷”内获得静音效果。

烛火中有“黄金屋”?——蜡烛火焰好似闪动着钻石一样的光芒吗?英国华人学者发现,蜡烛火焰中除了已知的碳水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产物,还存在纳米尺度的钻石颗粒,其闪动的每一秒,都会产生约150万个纳米尺度的钻石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