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28|来源:科技日报
1、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高效存储氢的纳米复合材料。他们设计出的储氢纳米复合材料由金属镁和聚合物组成,能在常温下快速吸收和释放氢气,这是氢气储存和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该研究突破基本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障碍,让物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能有效地平衡新复合材料中的聚合物和纳米金属粒子,从而为其他能源研究领域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2、细菌基因跳跃转移机理如今被揭开。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德汉姆国家进化综合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30多种可导致包括肺炎、脑膜炎、胃溃疡和瘟疫等疾病在内的致病细菌,终于明确了一种本来没有耐药性的细菌是如何通过“窃取”其他细菌具有耐药性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从而演变成耐药菌株的。研究认为,基因横向转移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关系最重要。
3、将药物递送入大脑细胞内一直是医生治疗脑神经疾病时面临的重大挑战。近日,英国科学家令神经药物首次突破血脑屏障,研发出了一种能将药物直接递送入大脑细胞内的方法,并在实验中将药物直接送入实验鼠大脑细胞。该研究成果攻克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肉萎缩症的重大障碍,但若想造福人类,还需要很长时间和进一步的实验。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4、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2日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超灵敏传感器,其是一种全新的SERS结构:一块芯片上布满一行行由金属和半导体组成的小柱子。可使用其增强的拉曼散射来探测包括癌症信号、炸药等物质,其灵敏度比普通拉曼散射传感器增强了10亿倍。此外,新芯片还能实现高质量、规模化制造,目前可在4英尺的晶片上制造出这些传感器。
5、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1日报道,英国EADS的科学家采用具有突破性的新技术——添加层制造技术,首次使用尼龙粉末打印出了一辆功能完备的“空气自行车(Airbike)”。其采用一体结构,车轮、轴承和车轴均利用添加层制造技术完成,这使原材料只有传统制造方式的十分之一,大大减少了浪费;而且其坚固程度与钢铁和铝制成的自行车不相上下,却能轻盈65%。
6、威斯康星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科学家共同研制出一种新型同步加速成像设备——红外环境成像”(IRENI)仪,利用比太阳光要强100万倍的激光,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和高分辨率直接拍摄到材料组织的分子结构。IRENI技术在医学诊断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可看到功能组群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物质的分布,同时获得结构和化学组成方面的详细情况,还能广泛用于制药分析、艺术品保存、法医鉴定等方面。该研究发表在《自然·方法学》网站上。
7、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3日报道,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国际合作组的科学家,在金核相互对撞10亿次后形成的强子气体中,首次观察到了新型反物质反氦-4,这是迄今科学家观察到的最重反物质。此次18个反氦-4的数量表明,宇宙中反氦-4并不多,但其现身又进一步证实了负性物质的存在,科学家借此预测下一个可能会“现身”的更重反物质将是反锂-6。
8、据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22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强扩展性量子电路架构。在美国物理学会的年度大会,他们展示了这种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采用RezQu架构制成的量子电路组成的芯片,该架构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科学家表示,未来可使用这种架构研制出量子计算机,而RezQu在可扩展性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这使它能替代其他更复杂量子计算机架构。
9、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科研人员发现,宇宙中许多物体都能发出霍金辐射,霍金辐射比预想的更普遍。科学家一般认为,由于某种微妙的量子效应造成了黑洞能量损失,由此它会逐渐缩小并最终会蒸发掉。但它在最后一刻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不能确定,而这一新结论的出炉使人们可以通过研究霍金辐射来了解黑洞寿终时刻的情形。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高能物理与物理评论D辑》上。
10、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用平版印刷技术制造了一种直径仅有3纳米到5纳米的硅纳米线,接着用非常细的纳米线制造出了一种晶体管,能表现出明显的量子限制效应,纳米线的直径越小,电流越强,大大提高了晶体管的工作效率。该技术有望在生物感测、集成电路缩微制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纳米快报》上。
11、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3月23日消息称,美国载人航天事业青黄不接的拯救者、原“星座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奥赖恩”(Orion)航天器的组装几可告完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近日对媒体展示了这款测试中的新型飞船。按NASA计划,短期内其可运送宇航员往来于国际空间站——暂定于2013年实现首飞;而在略长远的计划中,NASA表示有信心让此型号飞船作长途飞行之用,最早于2019年载人飞往小行星。
12、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5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和国家基础生物研究院通过研究一种甲壳纲动物水蚤,发现环境性别决定(ESD)通过选择性地表达某种基本基因来实现,在基因和环境性别决定机制中,存在一种古老的联系,这为性别决定的“双性假说”提供了支持,将丰富和深化人类对于生物性别决定方式的理解。该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网站上。
13、据每日科学网报道,美国范德堡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了细胞膜蛋白激光检测技术。他们开发出的名为“后向散射干涉仪”(BSI)新型激光技术,可检测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其它多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反应。这种检测将在药物开发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该技术操作简单,进入商业化也前景广阔。
14、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催化方法,使新催化剂合成烯异构体成为可能。他们利用以金属钼为基础的催化剂合成出比烯能量更高的烯异构体,这些烯异构体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有机合成等领域。研究发表在3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