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5-17 |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张梦然
1.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完成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在同现代人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发现,除非洲人外的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拥有1%—4%的共同基因,这表明现代人的祖先或许曾在小范围内与尼安德特人交配过。该研究还首次发现了将人类与其他所有生物区别开来的基因特征,以能从新的角度来认识人类自身。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2. 美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类似喷墨打印机的医疗设备,可将皮肤细胞直接“打印”在伤口上来治愈烧伤或其他创伤。这台“生物打印机”喷出的皮肤细胞中含有的尚未成熟干细胞会很快与创口周围皮肤融为一体,对烧伤患者来说或将不再需要进行皮肤移植。
3. 在一项有望帮助人们打造快速量子计算机的研究成果中,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家发现了更加理想的里德伯原子阱,这是一个由相干激光束组成的光学晶格,能够让原子的能级位移最小化,对原子的应用来说十分重要,使之在量子信息处理或高精度光谱学方面优于其他原子阱。
4.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银河系古老恒星的初步分析表明,银河系中的一些看似不同的较大星系,是由同一团气体和尘埃坍塌后同时形成的,这对认为银河系是通过吞噬附近星系才由小到大逐渐形成的传统理论构成了巨大挑战。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举办的恒星演化研讨会上。
5. 为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关于引力波的预言是否正确,美欧航天部门将合作研制3个航天器,这些航天器发射后将绕太阳公转,在相距300万千米的距离上相互发射激光束,以在茫茫宇宙中搜寻低频引力波的“倩影”。这一试图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丽莎”计划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举动。
6. 英泰两国研究人员联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登革热病毒时所产生的前体膜蛋白(prM)抗体,会在患者第二次感染登革热时帮助病毒感染更多细胞,从而加重症状。在设计新型登革热疫苗时,应避免这些抗体的出现。
7. 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显示,一种可结合两种硬盘写入方式的新型数据存储方法已问世,其可将目前硬盘约为每平方英寸数百吉字节(1吉字节相当于1000兆字节)的存储密度提升至1太位(1太字节相当于100万兆字节),并有望将介质的存储容量最高提升到每平方英寸10太位左右,可被应用于光刻、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操控等诸多领域。
8.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首次记录并量化了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纠缠。研究表明,在绿色植物中的光合作用中,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效应的一种自然属性,量子纠缠能够在一个生物系统中存在并且持续一段时间,且温度对纠缠程度的影响微乎其微。该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然界是如何在分子系统间传递能量,以及是如何将此能量转化为可利用形式的。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9. 德国马克斯-玻恩非线性光学与短脉冲光谱学研究所5月10日称,该机构科学家与奥地利同行选用声光频率调节器从外部控制激光,共同创造了出现时间仅为12阿秒(1阿秒=10的负18次方秒)的激光脉冲,打破了最短暂激光脉冲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更精确观察原子内部的粒子运动。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
10.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杜克大学成功研制出可自组装的DNA分子开关,或可作为下一代计算机芯片的基本组件。当在其上添加不同的光敏分子时,即可制造出无数个同样的细小器件,并显示出独特的“可编程”特性。利用这种技术,将来或只需一天时间就可达到现在全球每月的芯片生产量。
11. 作为动物体视觉、皮肤和骨骼生长维持所需的胡萝卜素,此前认为只有靠饮食才能获取,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发现了首例动物体内自制胡萝卜素现象,一种名为豌豆蚜虫的昆虫就可依靠自己的能力生产自身所需的这种基本营养成分。
12.现已知在宇宙物质中仅占5%的重子物质(常规质子与电子),尚有一大半下落不明。而加州大学天文学家在距地4亿光年之处,发现了巨大的星系际气体储存槽,其温热星系际物质每立方米约含有6个质子。这一发现成为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弥漫之物就是科学家不断寻找的宇宙丢失物质。
13. 通常认为,在每个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据《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文章称,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已发现一个偏移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其正以极高的速度被“逐出家园”。该发现可以令天文学家进一步探索超大质量黑洞与星系的分散速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以及其在形成过程中的秘密。
14. 基本的双极晶体管都适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即所有流进的电能必须全部流出。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三端口晶体管激光器(three-port transistor laser),在电流输入和输出两个端口上增加了光输出端口。然而,在两种能量输出形式并存的情况下,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出现了难题。三端口晶体管激光器所表现的特性促使研究人员对基尔霍夫定律进行了再检验和修正,以使其能适用于解释电子和光子,从而有效地将电流定律扩展为电流—能量定律。
1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一个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制成的分子机器人“蜘蛛侠”进行了编程,让其沿着一个DNA轨道前进、移动、后退、停下。该项技术进步或许可以让科学家最终制造出分子级别的、仿如变形金刚一样可自组装的机器人来完成不同的任务,使其未来在医药领域将大有作为。相关研究发表在5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