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动态

一周国际要闻(10月23日—10月29日)

2010-11-04|【 【打印】【关闭】

来源: 科技日报

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再次向世人透露了去年10月火箭卫星双撞月任务后的研究发现:月球土壤不仅含有水冰,还有汞、银、氨和碳氢化合物,让“银色月光”的说法找到了科学根据,而科学家认为这些物质数十亿年的经历可能埋藏着地球、太阳系甚至银河系历史的线索。研究发表在10月22日的《科学》杂志上。

2. “假设”的粒子磁单极子是只有一个磁极的磁体。都柏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以及保罗•谢勒研究院学者共同领导国际研究小组,利用瑞士光源的高强X射线,首次在室温条件下,直接拍到了难以捉摸的磁单极子跟“狄拉克弦”附在一起的图像,为磁单极子的存在提供了空间证据。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17日的《自然•物理》杂志上。   

3. 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英国伦敦大学和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或能解释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原祖——首个“真核”有机物如何形成的新假说。该描述生命复杂性产生的假说认为,复杂的多细胞生命的多样性,只会出现在一个细胞找到进入另一个细胞的途径并随时间进化成线粒体之后,该新思路与以前的假说相矛盾。

4.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通过非洲爪蛙皮肤上会产生能够抵抗细菌的肽这一原理,将这种肽“贴到”微小的电子芯片上,开发出了一种可用于检测药品和医疗设备是否受到细菌污染的感应器。新感应器不仅可取代目前通用的内毒素检测试剂,还有望使两种濒危物种的数量不再下降。   

5. 以色列国家道路公司、海法理工大学和因诺瓦泰克能源系统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卡车载重监测系统,这是道路压力发电的副产品,只要将其铺设在路面下,卡车经过时不用停车即可探测出速度以及是否超载。这种监测系统为交管部门实时掌握车载情况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6.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葡萄牙里斯本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的科学家采用微型氦气喷气机和一种高能激光,共同研制出一种微型同步加速高能X射线光源系统。虽只是在桌面上实现当前激光设备的多项功能,其效果和质量却可与世界上某些最大的X光源设备媲美,这种廉价高质量的微型化X射线光源将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10月24日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7. 美国前宇航员富兰克林•张-迪亚兹正领导研发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其可使飞船在整个飞行中保持动力供应,高速奔向火星,而不像现在的太空飞船需要依靠地球引力来加速,然后落入火星的引力场。未来4年中,该小型等离子体火箭有望首次用于太空,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测试。   

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精确地揭示了二钌富瓦烯分子的工作原理。尽管钌较稀缺,但理解了这种分子的工作原理,应会很容易发现其他“工作方式相同”的材料,有助于科学家发现和设计出比该物质更便宜的替代品,从而研发出可存储和释放热能而不是电能的电池。相关研究发表在德文版《应用化学》杂志上。 

9.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10月26日宣布,该实验室的科研小组发现了部分超重元素的6种同位素:在获得了还未命名的第114号元素的新同位素后,通过观察阿尔法粒子连续性辐射,又发现了第112号元素(copernicium)、第110号元素(darmstadtium)、第108号元素(hassium)、第106号元素(seaborgium)和第104号元素(rutherfordium)的5种同位素,进一步接近认识“稳定岛理论”。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29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10.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10月27日表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指出,人类可通过思维操纵数字图像。在对癫痫病患者的大脑中植入了十分精细的、与计算机相连的传感器后,发现人类可以通过该传感器,依靠思维来操纵计算机屏幕上复杂的视觉图像。新研究为闭锁综合征患者打开了一扇同外界沟通的窗户。   

11.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最近对地球生物进行了一次大调查,在分析了2.5万种动物的生存境况后发现,全球20%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都面临灭绝的威胁。有些科学家认为,世界正在进行“第六次大灭绝”,人类要为此承担主要责任,并应尽快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本栏目主持人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