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创作

重读《七步诗》

2011-12-22 | 作者:路远 |【 【打印】【关闭】

    记忆中,很早就会背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直的理解就是,曹植为保命,将自己比喻成豆,把曹丕比喻成萁。

    如果有画面的话,曹植应该是悲愤或哭着叙述这短短的几行,而曹丕呢,原以为可顺理成章杀了曹植,却不曾想曹植真的才高八斗,所以脸色由冷漠到吃惊,再到生气,到愤怒。结局应该是,这次不杀曹植,等下次。

    那两个都应该不是曹操的儿子,一个只是贪生的文人,一个只是容不得人的奸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气概实在是没有遗传下来。所以替曹操不平,就不觉得曹植可怜。同时,谢灵运那句“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也不敢苟同了。

    近日,我偶尔看到另外的七步诗,当然作者也是曹植,剧情一样,但内容稍有不同。曹植无奈摇头,一步跨出,心有不甘,“煮豆持作羹”;二步跨出,心事重重,“漉菽以为汁”;三步、四步,并作一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五步缓慢、六步犹豫,七步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痛却无声。

    不是哀求“生”的希望,而是用诗阐述无奈的现实,提醒当权的兄弟。谁食羹,谁饮汁;豆在哭,萁在燃。兄弟二人同为他人织嫁衣。不是控诉“相煎太急”,是想着连根拔起,魏国的天下,曹家的天下。这才是曹植,才高八斗。

    曹丕终究是曹操的儿子,他面露愧色,幽禁了曹植,他比任何人更懂曹植。历史上曹家的天下,终改为司马的天下。

    不能太追究历史的细节,我们只看历史的节点或者足够。但诗歌的任意加工,足以误导读者。我庆幸,原来七步诗,是这样的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