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4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一个主题,并展开相关的宣传活动,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联合国纪念世界环境日的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出: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对于绝大多数旱地居住者来说,生活是艰难的,其未来常常是不稳定的,他们处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边缘。荒漠化同土地退化——由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所致的土地生物生产力的丧失——相关。它影响了地球1/3的面积和超过10亿人的生活。在社会和经济损失方面,它还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后果。
众所周知,水是最宝贵的基础自然资源,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繁衍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人口、耕地平均,水平很低,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如果没有了水,植物将灭亡,森林将不复存在,地球上将出现无边无尽的沙漠,一切生物也将不复存在,生命的迹象将消失,世界将是一片荒凉。
联合国的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天大约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条件所引起的疾病。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着水资源危机。同时,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保护环境、善待地球,是一种时尚,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时尚。当环保成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行为时,绿色,也就渗进了我们的文化与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环保行为意味着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正如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力量。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有责任倡导和实施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无论你多富裕,都无权挥霍地球资源,因为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当代人的经济尺度根本无法体现生态环境真正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处处留意,就能做个环保人。如:使用节能水龙头、抽水马桶;用淘米水浇花;购物时,自己携带购物袋。
使用节能灯,淘汰白炽灯,可以节电80%。
喝完易拉罐装的饮料,请把易拉罐的拉环放到空罐里,一个小的习惯可以增加铝的回收量。
尽可能再打印,复印时使用单面已经用过的纸张,600张A4纸相当于1棵树。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南朝鲜只使用钢筷子。)
尽可能使用充电电池,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在有电源的地方使用市电,不使用电池。笔记本电脑不使用电池,使用市电。
不购买、不使用羊绒制品,山羊的蹄子很尖,能破坏草场,使草场沙漠化。
使用钢笔和自动铅笔,不使用圆珠笔、签字笔和中性笔,因为这些笔的笔芯在自然条件下一百年也分解不了。
把不使用的物品送给他人,继续发挥它的使用。
不浪费食品,自己选择适量的食品,不剩饭。
不使用整本笔记本,使用活页纸。笔记本很少用完,使用活页纸可以根据内容整理、保存,能保证每一张纸都得到合理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