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创作

选择读书

2007-11-13|【 【打印】【关闭】

读书,念书,看书,还有学习,这对我们来说,可是耳边常听到的词。你能从这些句子里听出不同的声音,可你尝试着从这些声音里,窥见出年代的气息.思想的沉淀吗?

在我的心里,那些能够说“读书”的人,大多是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即便不是很有学问,但我相信也不是那种很俗气的人。

学习是现代语言,它囊括了读书、念书、看书,同时社会知识、高低端技术也需要用学习来完善提高,有此看之,学习是一种必要性的生存基础条件。

读书、念书、看书,稀里糊涂地想意思也差不多,也就是看书明显的有它的局限性,带着随意。消遣看看书,可以说是很自主,很怄意的事。

那么读书与念书就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了,从前都泛指上学,用语言将文字表达出来。若有人问念书干什么啊?真笨!这还用问,古人念书考功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今可以板着指头给你数几项,跳出农们啊,找个好工作啊,以后挣大钱啊,口气大点的,可以出国,当官为家族。家乡谋利益,改变人生的道路……不管怎样,这念书变的沉甸甸的,是不是书中真有黄金屋啊?

那么读书呢?你把读书、念书,分别用心读两两遍,再念两遍,细细地揣摩一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呢?晕呼吧!再取个例子,我常敲着女儿的小脑袋说:这题都不会做啊?给我用心多读几遍,从不说多念几遍,倒是她爷爷有时会说:多念几遍就会了,哈哈,看来这读与念还有代沟呢,可我总觉得读的含意要更深一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犹神助,又可见读书是积累知识的途经,读书可以说是很自主的事,对于读书可以说没有什么选择性,只要自己喜欢的书就可以读,念书呢?因确立的目标不同而有选择性,也听说过,谁的谁念书成了书呆子,读书呢?确有很多读书人自称是书痴子,书蛀虫,这“痴”是对书的爱,这蛀是在咀嚼。蚕食文字里的古今智慧,那么读书与念书的人怎样区分呢?举个例子: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剧中的毛泽东,蔡和森等就是我理解的读书,那个卖臭豆腐的儿子,我记不清名子了,一心为出人头地,谋个一官半职。他就是典型的念书,古人有姜子牙、诸葛亮、商鞅变法等读书辅国,富国的典例,带着狭隘的个人目标去读书,那只能称之为念书。可以说,读书大可以改变世界,小可以提高自身智慧和素养,读书是传承智慧,延脉历史。读书需心、神具备去思考。分析文字里深层的含意,读书不仅仅是记住与欣赏文词的优美与一些表象的东西,而要读出书的思想境界,读出书的精神。

好书像一幅画,细细的读,文字里的山便有了灵气,水便有了浪花,让自己的心境得到洗涤、升华。

好书像一扇窗,细细的读,文字将世态百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够潦望世界,诠释人生的价值。 

好书是一把钥匙,细细的读,那些字符、图标,让我们释疑宇宙的奥秘,捉摸科学的脊梁。

书籍没有国界,即使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取不同的知识与信息。

读一本好书,远比吃一次好餐更有味道,更能体现回味无穷之说,念书、看书虽然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远没有读书那种汇纳千河的大气。书籍犹如透过森林缝隙里的阳光,穿透乌云迷雾的阳光,从窗而入的阳光,收集这点点滴滴阳光的人,就是读书人,他的思想、灵魂、人生与阳光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