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二室全体职工、学生在忙完了科研任务间隙,一行63人在室领导许留伟、黄懿赟的带领下前往牯牛降踏青。素有“第二黄山”之称的牯牛降,为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部分,位于安徽黄山市祁门县和池州市石台两县交界,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海拔1728米,因顶峰像一头从天而降的大牯牛,故而得名。
25日中午一点,两辆大巴从所门口准时出发,驱车近四个小时来到石台县城,吃完晚饭后,大家开始自行游览石台县城,县城虽小,但民风淳朴,环境宜人。与城市最大的不同是整个县城内没有一个红绿灯。大家早早休息,准备第二天的跋涉。
天公作美,第二天果然是艳阳天。大家换上早已准备好的夏装,轻松上路。首先浏览了人间仙境——蓬莱仙洞,又称罗汉洞,旧名沈家洞,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堆积形态的大型溶洞。洞全长3000多米,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呈立交结构,分天洞、中洞、地洞、下河四层,洞内景观奇特,钟乳累累,绚丽多彩,仙洞胜景,神奇幽幻,尤以巨幅的山水壁画、洁白无暇的罗纱帐、晶莹剔透的天丝、硕大无比的千佛山并称蓬莱四绝,洞外山清水秀,内外景致交融,确实令人陶醉,美不胜收。据考证,大约4.5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内部运动,海水下降,陆地崛起,溶蚀成现在的洞体和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体的形成距今已有9000多万年的历史。中餐后,驱车来到秋浦河来漂流,两岸苍劲的山峰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真是无比惬意,水草仿佛一层绿地毯,铺在水下面,踩上去轻轻地很厚实,俯身便能拾起。既然是漂流,那么打水仗实在是不可避免,早有人在岸上买好了水枪,不分老幼,一番酣战,没有真正的赢家,各个狼狈不堪,即使如此,朗朗的笑声依然在山谷里回荡。晚上就住在石台县大演乡,真正感受了一下农家乐。
第三天上午来到了牯牛降龙门景区,牯牛降龙门风景区位于牯牛降脚下,和牯牛降主峰相比,它虽少了几分雄伟,但却多了些田园风光。严家古村、龙门潭、四叠飞瀑、鸳鸯潭和情人谷等。景区内保存完整的徽派建筑“严家村”是比较值得花时间游玩的地方,村子里居住着东汉隐士严子陵的后裔,典型的徽州居民古建筑,村中的古祠堂至今保存完整,村中老磨房和写着红军北上抗日直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各个时期标语的“标语墙”,似乎在向您述说当年的历史。不远处的“情人谷”三面环山,岩壁陡峭,茂林修竹、泉水淙淙,是情侣眷属的好去处;“四叠飞瀑”曲折回转,确是一大奇观。“龙门潭”潭水青碧,你可清楚的看见水底的沙石和小鱼。瞭眼远望悬崖绝壁上的劲松更是千姿百态,有的形似蟠龙探海,张牙舞爪;有的好像老僧入定,低眉兀坐。有的一株两千,下分而上合,犹如二龙戏珠;有的一向侧枝远引,好像在迎接登山的客人。听当地的老人说:如若碰上晴好天气,登上顶峰,极目远眺,可北望长江,东望黄山;机会凑巧,还能看到罕见而神奇的“佛光”。牯牛降的自然景色,浑然天成,全无半点人工雕琢的痕迹,真正是“天然去雕饰”,其天真古朴都是她的近邻黄山、庐山所不及的。这颗镶嵌在皖南群山中的绿色的明珠已开始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千年古牛也正在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辛勤地耕耘着。
中午返回石台县城就餐,随后一路欢声笑语返回合肥!
整个旅行途中,虽然有些路段艰险,团队中有老人和小孩,但大家发扬团结友爱精神,互相帮助,安全愉快的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旅行,放松了身心,增进了团结,提高了全室的凝聚力,大家决心团结一致,更加努力的工作。
在此感谢二室的领导们,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机会,领略了皖南自然风光。
群山环抱 |
清澈见底 |
绿翡翠 |
小小竹排湖中游 |
小小竹排湖中游 |
戏水 |
合影 |
阳光少年 |
清泉石上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