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号模拟装置是为八号托卡马克装置提供设计和建设经验而作的。我和康亚夫(晚我一个月左右到站)、聂玉线三人是受控站派驻工厂的技术人员,负责协调解决研制中的技术问题。模拟装置是一边设计,一边加工研制的。当时,邱励俭、郭文康都极为关心,多次到工厂检查进度。郭文康同志还现场设计加热场布线。郭德全负责真空室,也和我们几个人一样住厂。为了诊断探针的安装,谢纪康午夜时赶到工厂。许家治、周丁法为绕制纵场线圈长期在工厂上班。为了模拟装置早日建成,大家团结协作,争着抢着多干活。
安光所工厂二车间的师傅们承担模拟装置的部件加工和总装。在和他们日夜相处的半年时间里,他们那种为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钻研技术,一丝不苟的精神至今仍深深印在脑海中。铜壳和中心孔都不具备加工条件,工人师傅凭着过硬的技术,借助简陋的设备啃下来了。装置底盘是一个不锈钢蜂窝装结构,工厂不能加工,委托合肥化机厂加工。当得知化机厂因缺少氮气不能切割钢板时,我和王惠荣、顾师傅(已记不清名字了)三人毫不犹豫地用平板车将4钢瓶氮气从3公里外的江淮厂推到化机厂。10月份以后进入安装阶段,工作十分辛苦,十多名老师傅分成两个班,24小时轮流转,夜餐也就四个包子一碗汤,没有奖金和补贴。吃不好,睡不好,眼熬红了,人熬瘦了,但谁都没有一句怨言,谁都没有退却,甚至听不到一句牢骚话。托卡马克对我们和工人师傅来说都是第一次,在安装过程中,工人师傅吃尽了苦头。在铜壳、加热场、垂直场和真空室的组装中,要保证有足够的绝缘强度,多次试装,多次失败,兆欧表摇来摆去,总是显示出令人沮丧的数字,弄得大伙一筹莫展,疲惫之极。但是,没有一个人泄气。经过几天的反复,终于在1974年12月14日凌晨5点多钟总装完成,运到2-1大厅就位。1974年12月26日放电成功,宣告我所第一个托卡马克胜利建成,向毛主席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也献出了受控站全体人员和工厂师傅们的颗颗红心。
25年过去了。董铺岛已是国内著名的科学岛,受控站也发展为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然而当初科研人员团结苦干、艰难创业的精神,仍激励着等离子体所职工继续拼搏进取,成了我所宝贵的精神财富。